一、互联网医院概述
2020年11月,在新华社半月谈杂志社主办的“互联网+医疗健康”创新发展论坛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透露,全国互联网医院已达900多家,下一步国家卫建委将促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在各区域的规范、均衡发展;细化互联网医疗服务的监管标准,明确监管内容、监管方式,并对各地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运行情况和监管功能的发挥进行评估;同时,将制定和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相关指导性文件,特别是在问诊语言的规范、病历书写的要求以及患者隐私的保护等方面,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明确规则。截至2022年6月23日,全国已审批设置1700余家互联网医院,初步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
今天互联网医院的范畴已经扩大了,包括互联网医院互联网为载体和技术手段的健康教育、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疾病风险评估、在线疾病咨询、电子处方、远程会诊、及远程治疗和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健康医疗服务。
互联网医院模式为什么会被业界看好?
一个是因为其拥有线下依托或自建的实体医疗机构,能够具备全科医生建设的基础,可通过在线协作沟通平台组建跨区域的专家与基层医生协作活动;
二是因为互联网医院建设了包括电子健康档案系统、电子病历系统、电子处方与在线医嘱系统等在内的数据系统,可以推动分级诊疗制度的发展;
三是可以将医疗资源分享到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用户便捷就医,降低医疗成本。
2、运营模式
中国互联网医院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为医院自建平台,把部分医生搬到网上,进行网上问诊服务,最终目的是门诊量,防止门诊量的流失;另一种由医院主导,但第三方平台提供技术服务,最终目的为患者或商家的消费。
当然围绕互联网医院诞生的软件厂商,九章云医也认真研究政策,开发了一套围绕在线诊疗、在线开药等为主要核心功能的产品,力争对中国互联网医院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发展背景
1、政策
互联网医院是以互联网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与传统医院医疗健康服务深度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医疗健康服务业态的总称。从2018年开始,我国互联网医院政策密集发布,国家对互联网医院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互联网医院正式被国家认可,迎来了政策红利时期。
中国互联网医院行业相关政策梳理
2、社会因素
数据显示,超重及肥胖人口5.1亿人,高血压人口达到4.2亿人,血脂异常人口有2亿人,糖尿病人口有1.2亿人,脂肪肝人口有1.2亿人,每天确诊癌症人数1万。2019年,中国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的88.5%。慢性病具有患病人数多、医疗成本高、患病时间长和服务需求大等特点。互联网医院对慢性病的诊疗具有较大的适配性,慢性病的诊疗需求是推动中国互联网医院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产业链
1、产业链
中国互联网医院上游为医院服务类型,主要由在线问诊、辅助检查、慢病管理、诊后康复、医药电商、医生工具等组成。中游为医院基础支持,主要由医疗诊断硬件、医疗数字服务、创新医疗器械;下游为患者。
中国互联网医院产业链示意图
2、下游情况
根据数据显示,截至 2021 年 12 月,我国在线医疗用户规模达 2.98 亿,较 2020 年 12 月增长 8308 万,占网民整体的 28.9%。随着中国互联网在线医疗用户规模的上涨,对互联网医院需求也随之上涨,带动中国互联网医院行业的发展。
四、中国互联网医院发展现状
1、市场规模:据数据,2016-2021年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市场规模由650亿元增长至2831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31.79%。其中互联网医院为互联网医疗的分支,其互联网医疗行业市场规模的增长带动互联网医院行业的发展。
2、医院数量:数据显示,中国互联网医院数量从2014年的2家上涨至2021年的1900家,同比2020年上涨89.24%,预计未来中国互联网医院数量还会上涨。
3、主导方占比:根据数据显示,中国互联网医院主要由医院主导和企业主导,其中医院主导占绝大部分,占比78%,企业主导占比22%,公立医院占比71%,民营医院占比7%。
4、治疗类型:根据数据显示,中国互联网医院用户主要治疗疾病类型主要由轻症慢病、突发性常见病、病后管理、重症慢病,其中轻症慢病占比最重,占比55.4%,突发性常见病占比43.5%,病后管理占比43.5%,重症慢病占比18.4%。
5、渗透率:中国互联网医院服务类型渗透率中,在线问诊渗透率最高,渗透率为55.6%,。在线预约挂号渗透率47.2%,医药电商渗透率44.9%,慢病康复管理渗透率为38.3%,医用医疗器械渗透率为33.5%,可穿戴设备渗透率为24.8%。
五、未来中国互联网医院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慢性病患者及致死率的上升,互联网医院行业得到快速发展,未来中国互联网医院行业监管和规范持续加大、向着专业化发展、差异化定位、院企合作等方面发展是主流趋势,未来中国互联网医院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文中数据来源:《2023-2028年中国互联网医院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